FIRE理財族一書心得(上),怎樣才能財務自由Fire你老闆?

 



 


FIRE理財族一書心得,怎樣才能財務自由Fire你老闆?

 

語音網誌:https://sndn.link/willyfc5566/CxkJUc (6:20)處。


這本書很適合對於金錢感到困擾的朋友閱讀,了解、放下、接受才能開始計畫、執行、達成。

 

這本書分成上下兩部分做讀書心得分享。就看到的感觸與重點分享,精彩的內容可以找這本書來看。

 

為何讀這本書?

 

這本書是朋友推薦我看的書,在圖書館排隊等候了四個人,應該排了好幾個月才拿到手,看起來是很搶手的書籍。

 

朋友跟我說他計畫40多歲退休,推薦我看這本書「FIRE理財族」,我自己是覺得怎麼會這麼年輕30多歲開始想到要退休這件事情,一邊聽廣播或看文章你的你,你打算幾歲退休呢?

 

退休這個名詞照字面看起來就是,退下職場好好休息的概念,對我來說人生有好多的事情想做,職場收入只是獲取生活經費或投資本金的來源之一,如果有更多的錢代表能做的選擇更多。退休對我來的說並不是真的退下不做事情了,而是退出本來的職場轉換喜歡做的內容,亦或能換取更多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那到底什麼是我想做的事情
? 書中有個練習題,請列出十件使你感到快樂的十件事情,我覺得這個練習題很有趣,我也列一下我自己的想法:

 

1.聽搖滾歌曲

2.Live house

3.去陌生的城市旅遊

4.看劇

5.整理投資理財文章

6.podcast 跟聽眾互動

7.看有趣的書

8.經營社群,人類觀察家。認識新的朋友,就像讀一本書很有趣

9.跟家人一起吃好吃的東西

10.寫有興趣的程式

 

 

FIRE是什麼?

FIRE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財務自主提早退休的運動,致力於過著積極節省和低成本投資的人生,以掌控自己的財務,買回最珍貴的時間資源。擁有充足的被動收入,不需工作也可以支出開銷。

 

極簡主義與生活

極簡主義簡單的來說,是一種簡單的生活方式,將生命中生活周遭一切多於的物品捨棄,也就是斷捨離,只留下生活中最重要的必須物品,只保留真的珍惜在乎的東西,同時也是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與浪費,當然擴大解釋也可以套用在對於人際生活的斷捨離身上。

 

當極簡主義應用到生活中就是不讓心智被物質欲望迷惑,讓生活中有更多的空間可以讓心靈平靜,可以重新發現本來在身邊的一切人事物的美好,並且因為少去很多抉擇物品的時間,可以節省時間獲得很多自由。

 

極簡生活與FIRE的不同之處

FIRE的本意是透過減少生活支出透過完整的財務規劃,來達到金融工具的被動收入可以支付日常生活開銷,用以換取時間不用被工作而綁住生命。

 

跟極簡主義的本質不太一樣,極簡主義生活目的是讓生命中只留下美好的事物,而美好並不用太多,只有稀少而珍惜的人事物才是生命中的寶。進而心靈生活上得到滿足,少去很多人生的煩惱。

 

當然如果從物質生活層面來看好像都是省錢,減少購買物品的支出,但是FIRE講求的目的財務規劃換取人生可以做自己的時間,而極簡主義是追求心靈上的富足,簡單即是全部,一切的圓滿,並沒有提到一定要做財務規劃達到財務自由。

 

這是我簡單的對於這兩者的認知,很像但卻有所不同。

 

在某一集M觀點的MuliaPodcast有聽到他提到FIRE相關的議題,他是比較  喜歡增加財源,而不是盡量降低自己的支出。這也是一個很棒的論點,如果你要維持好的生活品質未必是要透過不斷的節儉來達成,透過增加財源的確是一個更好的方法,當然最好的方法達到更快速FIRE的方式是兩者並行,一邊降低支出或最低限度生活品質的生活,另一方面追求更高的財務收入來源,當然想必這個過程絕對不輕鬆,原則上就是一個反人性的作法。

 

這讓我想到以前有人提到為何在台灣的移工,每個都拿很棒的手機,在以前NOKIA很紅的那個兒時年代,在中壢的街頭,放眼望去移工都是拿很棒的NOKIA手機。在我還是高中生的眼光裡會覺得為何他們能買得起這些手機。

 

對於收入本來就不高的一族來說,更容易喜歡吃眼前的棉花糖,而不是考慮到未來的財務自由。這基本上是一個心理狀態,因為當下的收入如果不穩定或是很低時,人很容易對未來感到迷茫與絕望,反而只能做到享受當下、珍惜當下的物質生活,自然這樣心理狀態就很難達到FIRE一族。

 

收入很少的人就應該絕望嗎?其實不能輕易的放棄追求未來FIRE的理想,雖然這個FIRE也許是發生在60歲或65歲,但至少在人生的下半場還是有機會可以實現不用到老做到死的一個情況。

 

那如何實踐這個目的就要透過年輕時的財務規劃,先設定好目標,在具體的把目標按部就班的實現,最基本的核心問題在於要去弄清楚自己基本生活的支出開銷,才有機會進行檢視的動作,進而將不必要或不必須的支出項目盡量的減少,同時明白人生就是一連串不間斷的選擇過程。

 

選擇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技巧,透過選擇的方式留下生命中的美好事物,同時也減少這方面的開銷,才能有多餘的預算去買下未來的時間,就如同聽節目或看文章的朋友你一樣,將時間選擇在這個地方,一定能有所收穫,讓自己變得更好。

 

 

這本書的故事,上半本看到第7章,一共13章。

 

作者的故事:

作者叫做Scott Rieckens,他是獲得艾美獎提名的電影導演,他的最新作品是playing with fire,專訪節儉生活的人們,如何選擇與實現財務獨立與提早退休的道路。

 

這本書的上半本講述了作者在規劃FIRE的心路歷程,為何作者想要FIRE,起心動念是在於因為有了小孩希望他老婆可以離職或減少工作量可以陪伴小孩,但是家庭少了老婆的收入的話,還要可以付清各項支出、還可以開始存錢顯然是很困難。

 

因此他不斷的尋找可以賺大錢的方法,例如說炒房、數位貨幣或是開始做白日夢遇到好的機遇瞬間致富過自在的人生。

 

 

看到這裡我的心得是,人生的很多自找的煩惱,因為作者他想要很好的生活品質,甚至還搬到海邊的房子,過著令人生羨的生活,家裡還能開得起BMW,但他卻有更大的渴望,就是買到人生自由的時間,不為生活支出而煩惱。

 

嚴格說起來我覺得作者是個很貪心的人,FIRE這件事不容易做到。他們夫妻年收入很高,理論上透過適當的投資理財規劃,應該有機會減少工作量才對,但是卻因為想要快速實現FIRE這個目的,開始努力追求財務自由,減省各項不必要的開銷,透過退休計算機計算出存款率與退休年紀。

 

事實上,與其說他的目標要達成FIRE這件事,不如說他在檢視自己家庭生。透過了解家庭的財務支出內容,保留真正必須的項目,進而將金錢留在未來。

 

 

 

家庭價值觀不同,如何協調?由奢入儉難

 

故事中作者跟他老婆因為價值觀念上有所差異,作者說在他跟老婆的關係中,他一直是比較節儉的人,因為他是海軍官兵的兒子,美國中西部社區勤儉持家的風格,而他老婆出生較好,使用折扣優惠會覺得俗氣代表自己無法負擔全額。尤其故事中作者提到他老婆很堅持要租用BMW汽車,但是他很希望可以節省家庭支出,他甚至自己帶頭把遊艇俱樂部的會員給退了,可以節省每月的支出。

 

一方便他一直與老婆溝通FIRE的觀念,希望可以將老婆洗腦成FIRE一族,但是這個過程很痛苦,等於是剝奪老婆享受奢華生活的體驗,而事實上他老婆賺的錢還比他多,因此要指導老婆如何花用錢格外更難。

 

當家庭了兩個人價值觀念出現分歧時,如何回到同一個頻段上呢?這個問題我認為是非常難解的題,因為一方想要節儉,一方想要享受物質生活,就如同雙軌列車不在同一條軌道上,在感情的關係中要勉強對方接受自的想法跟觀念,無疑是一種找麻煩的舉動。

 

但是因為作者對於FIRE這件事非常執著,但又怕吵架又希望老婆能夠接受FIRE的觀念,希望他老婆了解FIRE是一種方式可以讓家庭不再窮忙,可以減輕壓力,擁有人生選擇權,不再為財務困擾。

 

他的做法是透過退休計算機,試算出家庭存款率與退休年齡的關係,存款率16%時,34年後退休;存款率58%時,11年後退休。

 

退休計算機是依據目前的收入,再減去目前的年度開銷,算出存款率,在計算出得工作多少年才能有足夠的金額可以cover一年的生活開銷。

 

 

作者提到的數決計算都是根據5%的投資報酬率算,而且假定有4%的提領率,這個1%的差額提供緩衝,當作通膨計算。他提到研究中顯示已30年來預測,98%的時間內4%提領率都可以行得通。當然很害怕成為2%不行的人怎麼辦呢?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提領率下調,並且還可以持續工作,度過股市下跌的情況。

4%RULE,這個東西對台灣人適用嗎?

 

關於 4%提領率的研究論文,我有整理在部落格文章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退休投資組合中的持續的提款率

 

在投資金律這本書中,有提到三一大學(Trinity University)的三位學者曾提出關於退休金提領策略,也就是從退休組合中,每年提領4% RULE 退休的討論與分析。

 

此篇是該論文是以美國過去1926~1997的時間區間,以美股、美國公司債,與美國政府短債搭配去做統計投資,評估投資組合中,每年可以提領多少%數作為退休金,還有投資組合的成功性。

 

當然時空背景與台股是不同的,但若是以投資美股作為退休資產配置策略的人倒是值得參考。

 

當然台股的歷史相對於美國來說,是短很多,如果國內學者可以類似三一大學的研究方式,透過研究國內股市的發展狀況來計算出合適的退休提領率也不錯,並進通膨跟股市的成長幅度有所不同。

 

所以這個4%並不是絕對,不是拿來就亂套用,如果你是投資美股作為退休的人可以參考會比較有意義,如果放台股就不一定如此。

 

 

我覺得作者有一段話,寫的不錯FIRE不是根深蒂固的極端方式,僅是用來努力追群財務獨立的手段,而要椅子麼樣的速度達成,沿途需要作出什麼選擇,全由自己決定」

 

當然最後,他老婆逐漸接受FIRE的觀念,但是還是不想放棄開BMW,看到這段我快笑死。到底是有多愛BMW這台車?享受精品人生事務不是很棒嗎?作者一開始對於FIRE的相關文章不太熱衷,是什麼改變他的想法?

 

當他看到退休計算機的數字後,他轉念了,如果他繼續這樣的享受人生,下半還得不停工作,因此最後也這樣說服了他老婆。

 

 

為了FIRE而憂鬱,這樣對嗎?

書中有一段描述我覺得很有感觸,他提到他在聖地牙哥市區的某間人潮壅擠的啤酒店裡,他的岳母坐在對面,他開始哭泣,他提到他覺得很不快樂,雖然他有一個美滿的家庭還有在一個日益成長的公司中位居高職,但他覺得被困住了,因為他的工作挽救了生活但也是因為工作而被困住。

 

他想要回歸簡樸的生活壓力較小,而且想要製作一部FIRE的紀錄片。他岳母跟他說,你想做,那你還在等什麼?

 

我覺得這段很有趣,為了想要FIRE而憂鬱,這到底是什麼心境?為了在未來某一天可以不用為財務煩惱,而覺得當下被工作給困住,而自己有想要做的事情卻不敢去做,當然書後段,作者真的就開始透過旅遊的方式開始了紀錄片拍攝。

 

FIRE的規劃是一件好事情,但不應該為了這個而感到憂鬱,因為人生有太多變化,不可能總是完全按照計畫進行,只能訂好一個大方向。

 

發自內心的認為事實上作者的家庭收入狀況並不差,他會感到憂鬱的問題在於要由奢入簡的心境很難以調適,同時還要面對老婆的反對聲浪,再來就是遇到工作上的疲憊,工作的確是消磨人意志與時間的地方,所以我認為他的憂鬱其實是需要一段時間的休息就會好了,不是FIRE讓他憂鬱,而是他的工作讓他耗費心力,又很想擺脫這樣的生活,這才是關鍵的原因。

 

追求FIRE到底實不實在?有必要嗎?

這個問題非常好,基本上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就我的認為追求合理的FRIE是有必要的,因為人生就像在大海中旅行,你得找的座標作為目標,然後透過羅盤或是GPS定位方向,確保一直都在軌道上進行。不然最簡單的來說,如果到老了無法賺錢了,又沒有足夠的收入來源,晚景淒涼對吧?我相信沒有任何人希望這種事情發生,因此在年輕有足夠賺錢能力時本來就該好好規劃一下。

 

我記得30歲那年我曾經做過家庭的財務規劃試算,當時先想好了一個目標,一望FIRE的時候可以家庭以兩人為單位,每月有六萬元的收入來源,這個收入不限定,可以是股息,也可以是賣股,當然也可以是買房出租的收入。

 

搭配自己的上班族複利計算表試算一下,一開始的試算表還不完美,後來又設計了通膨計算,讓試算結果更合理一點。

 

務實的計算範例1


 


如果以30歲起始資金100萬來計算,每月投資2萬元,年終投入10萬獎金,以年化報酬率5%或殖利率5%計算,大約在51歲時可以達到每月六萬收入,計算2%通膨後,每月大約四萬元。

 

如果幻想一下,在30歲時已經有本金400萬呢?相同條件下的結果:





大概在45歲的時候就可以達成每月6萬的收入,計算通膨後約47千元。

這個試算結果,在我年經的時候就讓我知道,起始資金的重要性,也就是在年輕的時候的一百元不是一百元,也是很多年後的兩百元或是三百元。

 

從上面簡單的試算就知道,為何很多人願意透過不動產貸款或其他的借貸方式,先將初始資金變大,這個原因就在於透過低息的貸款,可以轉換成未來更多的財富,當然前提是規劃好現金流的安排,這樣也是一種加速FIRE的方式。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