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為什麼選擇成長加股息的策略
接續上篇,那為什麼成長加股息常常比全倉市值型或是高波標的來得好?第一個是風險來源去相關化。高股息的策略通常來說,通常它的波動相對是比較低,那你可以理解到,它的下行β是較小。那市值型跟科技型的波動,這樣的標的來說,波動相對是比較高。你可以觀察,標的你查,長期的報酬,它當然比較強一些,因為這是你扛了多少的風險,你扛了多少風險而換到的報酬。兩者你可以合併,去降低整體的波動度。
大綱
1.成長與股息雙引擎的優勢2.順序風險緩衝與現金流角色
3.行為財務優勢:減少焦慮抱得住
4.資金效率與資產角色分工
5.實證範例:00713×00770搭配
6.風險管控關鍵:維持率與再平衡
7.重新定義誤導:多元路徑才聰明
8.誰適合雙引擎策略
9.結語:設計可持續的投資組合
關鍵字
#成長 #現金流 #雙引擎 #順序風險 #行為財務 #資金效率 #00713 #00770 #維持率 #再平衡 #風險管控 #下檔保護 #資產配置
順序風險的緩衝
第二個,就是順序風險的緩衝,我們叫做Sequence Risk。有現金流,你可以支撐你的生活,或者是,你的一些利息支出,你沒有必要在最差的時間點,把你的股票部位做提領、變現,避免錯誤的賣出順序。當然,你會講,你不是也配息的嗎?不是,你要理解,那個配息的來源是你過去這個投資組合,它的過去,這些公司所做的配發。所以你領到的那個息是過去時間點的,你要講說,它叫做錯誤的避免錯誤的賣出順序,我覺得,它是一個緩衝的效果。
行為財務的優勢
第三個是行為財務優勢,你可以預期現金流,而減少投資的焦慮。很多人在投資上,我們今天才看到一個朋友,他提到,我們這個朋友,他叫什麼,這個墓碑鎮鎮長,「山上墓碑鎮鎮長」,這位群友,他就說,他不敢買正二,那為什麼,他覺得這個定扣正二,好像很恐怖。可是,如果講這樣,假設你今天是有一個現金流存在的時候,會不會在,對於你投資正二上面,就會有一些幫助呢,
因為你有一部分是可預期的現金流來源,比如說,投資的股息收入,你用這樣的股息收入,來做定扣正二,是不是就可以利用免費午餐的股息誤區,把股息當作免費午餐的誤區,來做到投資定期定額的,定期定額正二這件事情呢搞不好,你就可以接受正二的波動了。
所以,用預期的現金流減少焦慮,勝過紙上報酬的劇烈起伏,抱得住,你才有所謂的複利效應,抱不住,啥都沒有。
資金效率與資產角色分工
第四個是資金效率,把必要的現金流需求,交給股息策略,把長期成長,交給市值跟科技策略,等於是,各司其職。你不是說,要用一個資產硬做兩件事情,並沒有說,一定要這樣子,而是你要怎麼去組合,成你自己的棒球隊。通常有幾個方式,可以去觀察。
比如說,你可以觀察整個投資組合,你要不要很差,或者是,你可以自己去計算夏普值,或者,你在做風險管控的時候,可以去注意什麼,維持率,還有槓桿比例,那這些東西,都可以在做這樣的投資組合搭配的時候,去思考。
實證範例:00713與00770的搭配
我們來做一個實證的範例,在過去,有討論過,例如說,你用00713搭配00770,是高波科技,優於全倉是00770的邏輯。比如說,同一個資金,你用713,當做低層資產,它是一個底倉,比如說,維持率抓300%,只押00713,每100元,可以再買30元左右的00770。那股息,主要用來支付利息跟滾動再投入,那期望報酬,是接近全倉的00770,但是,它還是有一個,應該講期望的報酬,更正,是期望報酬是希望可以接近00770。
它的年化標準差,它的波動度,是明顯低於全倉,那是因為,你有00713的低波特性,等於是稀釋,而組合的波動,而且,用息流做緩衝,那最大回撤來說,它會減少整個投資組合的回撤,相較於全倉是00770來說,這個回撤的部分,會跌得少一些些。所以它的下檔值,會比較好,等於是同等,或是接近的報酬,來配上更低的波動。
它並不是一個魔法,是資產角色搭配,跟現金流管理。當然,因為我們這邊是用口述,沒有實際上回測,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過去文章內容,提到這種低高波搭配的那個就有圖表,可以去看。
風險管控的關鍵
那風險的管控,怎麼做呢,群友?比如說,維持率跟槓桿,通常我們會講說,是300%以上,或者是,有些人,他會更保守做500%。那你要先有底倉的股息,再談成長的曝險,那再利用利差,跟成本,用保守長期平均利率,去測試你的股息,可不可以大於利息。那如果說,當今天利差反轉,你取得的這樣的借貸利息是比較差的時候,那你也許,就必須要做一些降槓桿的動作。
那再來,就是一些現金的緩衝,那不論如何,你還是可能要留個半年左右,那避免說,有些什麼風險存在,或者是,還有其他的抵押部位。那另外,就是有些人,他會做一些再平衡的紀律,等於是,波動大的時候,他會調回目標的配比,那上漲的時候,他會做一些鎖利,下跌的時候,逢低補倉。但是,我覺得這樣的做法,你真的是要很有紀律,而且,你一開始就要先把這個規定訂好,而不是到事情發生的時候,才去做。
再來,就是要做一些壓力測試,你可能要先做一些回測,來去看一下,最差的時候還不會爆倉,像這樣的方式,這樣的動作,你才可以做上,以息附息,以息養成長的方式。那不然呢,,如果沒有這樣做一些研究,只是裸奔的槓桿。
重新定義誤導
所以我們來回到那個留言,到底什麼是誤導?你把成長跟股息,粗暴定義成錯誤,忽視了人類投資,最大風險行為。所以投資的風險,其實是來自於人類對於投資上面的一些行為動作。如果你只討論到報酬,不談波動回撤,跟風險調整後的一些衡量,那你可能會,比較思考沒有那麼周全。那把全倉市值型,當作萬能解法,其實忽略人生階段,跟現金的需求多樣性。
或者是,有些人,他根本就不想要考慮這個借貸投資的部分,你就會有一些刻板印象,那你不懂得一些方式,把這個現金流,做活用,來降低整體的投資風險。
所以其實真正的誤導,還是回到那一集,你就是假裝,世界只有一條路。聰明的投資,是用多種不同的路,來把你送到終點,而且走得久,睡得著,遇到風雨,不會半途而廢。
誰適合成長與現金流雙引擎
那哪些人,會需要這樣的成長乘上現金流雙引擎呢,比如說,像是每月每季,你有一些現金流的需求者,你可能,就可能會考量,比如說,生活費,假設長照、學費,但是,你又不想要放棄長期成長的人。還有容忍度比較有限,願意啊,但是,有願意做紀律風險管控再平衡的人。再來,第三個就是想把投資,變成長期的習慣,而不是短期賭局的人。
如果你已經可以承受巨大回撤,毫無情緒波動,當然,全倉市值型也是可以,但是,對多數的投資人來說,看得見的現金流,加看得懂的成長,才是可以有機會走完10到20年,可持續的路線。有些人,他的投資支出,他可能沒有這樣的體悟,那也有些人,他的確,他是全倉,有些人,可能都就是all in特斯拉,什麼之類,他還是可以抱得住。所以我說,不是,不是每一個人都適用,相同的投資方式,有些人,他就可以。
所以,你說他全倉市值型有問題嗎,也沒問題啊,我只說,大部分的人可能沒辦法做到。
結語:設計可持續的投資組合
所以我們來到這個結語的部分,把抱得住,設計,設計你可以抱得住的投資組合,一定要放進到組合裡面,要當做priority,第一位。投資不是比一口氣跑得多快,是你可以跑得久。那高股息,它只是一個方式,當做你的現金流引擎,那用其他的部位,比如說,市值或是科技型,當做成長的加速器。
必要的時候,你還有機會,可以用可控的質押,或是信貸,讓這樣的投資部位,做一個合理的放大,再搭配紀律,跟維持率,還有現金緩衝,把你的風險,去把定錨。
這樣的雙引擎搭配,那你可以去思考,比如說,低波加高波的組合,那有機會,讓你的下檔值,優於全高波的結果。它不是一個神奇的配方,它只是一個標準的組合管理邏輯。
所以你要把它說誤導,只是在於說,你不懂得怎麼去用現金流,跟如何讓這個現金流,來改善你整個投資組合的穩定性。所以其實整個邏輯,大概是這樣,那我覺得,這是一個互動,也讓大家做一下思考。分享,總是單純的快樂,其他,下次再見。
Podcast收聽入口|社群入口|節目目錄: https://cutt.ly/AwesomeMoney
威利財經角YouTube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