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開多少才安全?爆倉計算到實戰案例。活得久比賺得快更重要

 

 

桿開多少才安全?這爆倉計算到實戰案例一次搞懂。大概是這個題目來跟大家做分享。我們在社群上有朋友就在討論到說,到底這個開槓開多少比例,是一個比較安全、比較safe的這件事情。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問題,所以於是我們來討論一下。為什麼要去關注槓桿的大小?其實在投資世界裡面,槓桿本來就是一個雙面刃。以前有講過,我忘了哪個集數的講,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其實就是看你怎麼去運用它。沒有說它一定是不好的事情。

大綱
1.
引言:槓桿的雙面刃
2.
槓桿的風險與重要性
3.
槓桿的計算方式
4.
槓桿的啟示與適用對象
5.
實戰案例分析
6.
高槓桿的極端操作與風險
7.
信貸與槓桿的計算
8.
槓桿的實用管理方式
9.
結論:活得久比賺得快更重要

關鍵字
#
槓桿比例 爆倉計算 維持率 低槓桿 中槓桿 高槓桿 信貸投資 風險控管 實戰案例 安全上限

 

槓桿不用妖魔化

當然有些人他們會把它妖魔化,覺得說這個就不好,你就開槓就是遲早會斷頭,就會死在路上,不好,很壞。其實也不是啦,就是看你怎麼去用,你要不要了解它,你要不要去學習它的知識,怎麼去善用它,好好把這個工具用好。當然完全不懂、不想碰,這也很正常,那你就不要去用它,就保持你本來的投資策略就好。

當然也不用去詆毀別人的做法。有些人會覺得說,這個是加速擴張的推手。其實槓桿的核心意義是在於說,你用借來的錢去投資,讓你的資產部位超過原本自由的資金。當市場上漲的時候,槓桿它會成倍的放大你的報酬,但是相對的下跌的時候,當然損失也會擴大。

槓桿的風險與重要性

如果你有在玩股票融資、期貨、加密貨幣保證金這些高波動市場,槓桿大小幾乎決定你能不能撐過下一次大跌。不管你是穩健型還是積極型的投資人,有幾件事得搞清楚:第一,我槓桿開了多大?第二,最壞情況下我能扛多久?第三,什麼時候會被逼著賣股票或爆倉?


我自己會用Excel試算,規劃投資組合時,先算好槓桿要開多少。像今年4月那種連續跌停的極端情況,我就會看看能扛多久,什麼時候維持率不夠,該注意什麼。這三點真的很重要,不然一不小心就出局了。

槓桿的計算方式

什麼是槓桿?簡單說,就是用借來的錢放大投資影響力。可以用兩個方式算:

  • 融資倍數:比如你有100萬自由資金,借100萬,總資產200萬,槓桿就是2倍。數字越高,借款比例越大。
  • 負債比例:負債金額除以總資產。比如負債100萬,除以總資產200萬,負債比例就是50%。比例越高,市場一有波動,就可能得追繳保證金或爆倉。

  • 這兩個方法其實講的是同一件事,只是表達方式不同。

怎麼判斷槓桿大不大?看風險區間:

  • 1.01.3倍(負債比例0-23%:低槓桿,爆倉壓力小,短期大跌有緩衝時間,能調錢或做財務調整,比較有餘裕。
  • 1.32.0倍(負債比例23-50%:中槓桿,場面開始刺激了!波動加劇,得做好止損和資金調度。
  • 2.0倍以上(負債比例50%以上):高槓桿,市場小幅波動都可能讓你追繳或爆倉,風險超高。

槓桿的啟示與適用對象

槓桿有什麼啟示?

  • 低槓桿:給你更多時間等市場回升,適合大多數人。
  • 中槓桿:適合短線操作,且你得有高度把握,嚴格控管風險。
  • 高槓桿:幾乎不適合一般投資人,除非你是專業交易員,靠這吃飯的。
    專業交易員跟我們上班族不一樣,他們整天盯盤,交易是他們的飯碗。我們下班滑滑手機、看看盤,程度完全不同。所以別看他們玩高槓桿就跟著學,一般上班族玩高槓,除非你能承受一次錯就出局的後果,不然真的不建議。

實戰案例分析

來看三個案例:

案例一:低槓桿穩定型

自由資金100萬,借款30萬,槓桿1.3倍。市場跌20%,總資產還剩104萬,離爆倉很遠,有時間調整。我覺得這種低槓桿適合大多數上班族。為什麼?它能合理放大資產,讓你多點錢在市場裡滾,收益比沒槓桿高,但風險不高。即使遇到回檔,你也能承受,還有時間調錢。對有點投資能力的人來說,這塊值得研究,能多增加收益。

 

案例二:中槓桿進取型

自由資金100萬,借款80萬,槓桿1.8倍。市場跌20%,資產少36%,壓力就明顯了。我覺得36%的跌幅對有些人可能還好,像有些大神跌90%都能面不改色,覺得正常。但對我來說,30%就偏高了,有人可能覺得天要塌了。每個人心態不同,沒絕對標準,你得看自己適合哪種。

 

案例三:高槓桿極端型

自由資金100萬,借款150萬,槓桿2.5倍。市場跌15%,資產直接腰斬。爆倉怎麼算?用維持率反推可承受跌幅。維持率的公式是資產市值除以負債金額乘以100%,但細節得看你用的金融工具或平台。

 

比如維持率門檻是130%,自由資金100萬,借款16萬,總資產116萬,爆倉市值是130% × 16 = 20.8萬。跌幅就是(116 - 20.8萬)÷ 116 = 82%,也就是資產得跌82%才爆倉。這槓桿1.16倍,屬於低槓桿,只是為了放大收益,不是追求極端報酬。

高槓桿的極端操作與風險

有些朋友超厲害,不只借錢開槓,還買像正二、TQQQ這種正三倍槓桿標的,槓上加槓!像TQQQ100%跌到幾十,又漲回100多,一年內波動這麼大,真的很誇張。有些人是小試身手,有些是大部位操作。對專職交易員來說,這是他們的飯碗,他們有真本事。但我們一般人不是這樣,玩這種槓上加槓要小心。


1.16倍槓桿(負債比例16%)來說,假設維持率門檻130%,抗跌幅度是82%。即使市場腰斬(跌50%),還有緩衝。這就是低槓桿的優勢,讓你活得久,才能等到市場回升。像今年4月連續跌停,如果槓桿開太高,你可能已經出局,等不到8月的反彈。活下去才是重點!

信貸與槓桿的計算

信貸要不要算進槓桿?只要借來的錢用在投資,就得算進去。全額投資的都算,消費的部分不算。如果有穩定現金流支撐信貸,風險可控,但還是得算進槓桿。
比如自由資金100萬,融資20萬,信貸30萬,全投進去,總資產150萬,槓桿1.5倍,屬於中槓桿。信貸不像券商融資或質押有追繳機制,但每月得還本金和利息。如果市場低迷太久,現金流壓力會很大。所以這適合有現金流收益的投資人,比如每月有3-5萬現金流,信貸本利和每月1-2萬,佔比不到20-25%,這就是合理放大資產的安全方式,不算危險。但別沒研究就亂借錢,那真的不好。

槓桿的實用管理方式

投資規劃得謹慎,不是隨便開槓就行,不然網路上又有人罵借錢投資害人。幾個實用控槓方法:

  • 保留現金緩衝:留20%資金在手上,以備不時之需。
  • 波動管理:波動大的標的適度減槓,波動小的標的可以適度加槓。
  • 避免多重槓桿:融資、信貸、保證金全開風險太高。有些人四貸同堂(房貸、信貸、質押等),如果經驗夠、規劃好,沒問題。但我沒這樣全投進去,還是得看個人。

你得抓自己合適的槓桿上限,通常建議1.5倍以內。先想好最壞情況怎麼應對,比如維持率不夠或保證金不足時,該怎麼處理。得看負債比例和市場波動承受度。1.3倍以下幾乎沒爆倉壓力,2倍以上得小心波動。這是通則,實際還得看個人運用。

結論:活得久比賺得快更重要

投資不是比誰賺得快,而是看誰活得久。低槓桿可能賺得慢,但在市場風暴中能安然存活。我的想法是,低槓桿搭配稍高波動的標的沒問題。像我們過去在「清淨心股息流」系列講過,低波動標的可以做質押,高波動標的放低槓桿資產。


低波動標的年化標準差大概20以內,高波動可能30以上。有興趣可以回放去年的12集內容,裡面有詳細說明。開槓前要想好最壞情況,有沒有緊急資金、其他股票部位或可變現資產能應對。這些想清楚,槓桿投資就安全多了,不是什麼妖魔化的東西。


工具看怎麼用,有人用得好,有人用不好。可能這集又會被網友罵,說教壞年輕人,害人借錢投資。但如果你是年輕人,聽完這集,記得跟爸媽討論一下,別衝動。分享是單純的快樂,期待下次再見!

 

Podcast收聽入口|社群入口|節目目錄: https://cutt.ly/AwesomeMoney

威利財經角YouTube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