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利從小:少錯穩贏的5大選股心法》。這本書由GG經理人喬爾·提琳·赫斯特撰寫,中文書名有點難念,但它可是由投資大師彼得林區親自推薦的。我在社群上拍照,一邊喝咖啡一邊看這本書,其實蠻有意思的。你要喝什麼來著?西西里咖啡?對,喝西西里咖啡提神,一邊提神一邊看這種書,真的很享受。我們就一邊看書,一邊喝咖啡,來聊聊這本書的精髓。
大綱
1.前言:書籍介紹與閱讀情境
2.少錯穩贏的核心觀念
3.常見心理偏誤與人性陷阱
4.投資決策的三大盲點
5.安全邊際與能力圈的重要性
6.分散投資與指數基金的優勢
7.巴菲特與伯格的投資典範
8.選股心法與需警惕的企業特質
9.股利、估值與CAPE指標的平衡
10.長期財商與複利思維
11.投資哲學:避免大錯與維持紀律
12.讀書心得與穩健投資啟示
關鍵字
#少錯穩贏 #投資心理偏誤 #安全邊際 #能力圈 #分散投資 #指數基金 #巴菲特 #伯格 #選股心法 #CAPE指標 #長期投資 #投資紀律
少錯比贏更重要:投資的核心觀念
這書名《少錯穩贏》講的就是,投資成功的關鍵不在於多贏,而在於少錯。它的核心觀點是,投資不是追求短期的暴利,而是長期穩健的財富累積。這本書揭露了投資者最常犯的一些心理偏誤和陷阱,並提出了五大選股心法,教導我們如何在吵雜的市場中保持理性,找到真正具有價值和安全邊際的投資標的。
看穿人性陷阱:常見心理偏誤
投資的成敗往往跟人性有關。我不敢說自己成功,但失敗的經驗我可是很豐富!書中提到幾個常見的心理偏誤,真的很值得我們警惕:
確認偏誤:只尋找支持自己觀點的資訊,忽略反面的證據。這不只在投資上,生活中也常見。你是不是常去找跟你意見相同的同溫層,選擇你想看到的結果?
敘事謬誤:被好聽的故事吸引,卻忽略了數據的真相。
後見之明偏誤:事後覺得一切都可預測,導致過度自信。沒什麼是100%確定的,你得留點餘裕。
近期偏誤:過度重視近期事件,忽略長期趨勢。投資不能只看後照鏡的近況,得看整個趨勢。
這些偏誤不只影響投資,也影響我們日常的決策。書中提醒我們,要學會看穿這些人性弱點,才能在投資路上少走彎路。
投資決策的盲點
書中還提到投資決策的三大盲點,讓人容易犯錯:
高估自己對企業的了解:以為自己很懂某個公司,卻忽略未知的風險。書中舉例,有些人投資個股時,忽略了潛在的問題。
過度情緒化:市場波動時容易衝動決策。我覺得這點很真實,可能要在市場打滾好幾年,甚至被套幾次,才能學會平衡這種心理衝動。
被明星產業或光環股吸引:只看到新聞炒得火熱的股票,忘了安全邊際。比如那些「嗶哩嗶哩」很炫的報導,說能賺多少,卻忘了投資要抓安全邊際。追買可以,但得有策略,不能只因它看起來好就衝進去。
安全邊際與能力圈的關鍵
書中強調了兩個投資核心原則:安全邊際和能力圈。安全邊際的重要性在於,它能保護你免於重大損失。比如,考慮被低估且被忽略的公司,往往比明星公司安全得多。避免支付全額價值或高估的資產,追求折價買進。但這說起來容易,實際做很難。為什麼?就像2025年4月,台股跌停時到處都在打折,但很多人根本不敢買。為什麼?因為那時候怕得要死,帳上可能沒現金,或虧損讓你心裡受不了。
要在打折時買進,第一要夠大膽,第二要有現金。這需要勇氣和準備。當市場過度樂觀,收益率過低時,你得提高警覺。怎麼看市場樂觀?看看社群上是不是一堆人在貼對帳單,炫耀賺了多少,這時候你可能會眼紅,但要冷靜。反過來,當大家悲觀,連威利都在貼「賣股求清淨」的歌時,可能就是市場低點。這時候,別急著賣,平靜的心態最重要。
能力圈則是只投資你理解的產業和公司,避免誤判風險。比如現在流行投資ETF,至少你要搞懂它的篩選機制。主動型ETF可能難理解,因為它不會跟你講得很清楚,只能看過去績效,像開車看後照鏡。所以,衛星持股配置一些,觀察狀況再加碼,會比較穩。
分散投資與指數基金的力量
分散投資和指數基金是降低錯誤的好方法。低成本、廣泛分散的市場型指數基金,能減少投資錯誤的機率,長期表現往往優於多數主動型基金,適合大多數投資人作為核心配置。在台灣,大家常買0050或006208,國外則有VTI、VOO、SPY、VT等市場型指數基金。這些都是投資組合的基本盤,穩穩地持有,別被市場情緒影響。
巴菲特與伯格的投資典範
書中提到兩位投資大師的典範:巴菲特和伯格。巴菲特深入研究個股,尋找價值股,強調安全邊際,但這對一般人來說不容易,不然人人都成股神了。伯格則創立指數基金,主張被動投資、長期持有、低成本。這兩種方法不同,但都追求減少錯誤和長期複利。你可以選一種,或兩者兼做,依個人偏好而定。
選股心法:避高風險,擁抱穩定成長
書中提出選股心法,教我們避開高風險企業,追求穩定成長。以下四類企業要小心:
僅靠收益率決策的公司。
誤解事實或過度依賴預測的企業。
產品過於複雜或過度槓桿化的企業。
高度競爭或快速過時的產業,比如某些汽車零組件或電子產品。
有些公司會用減資、增資等財務手段美化財報,看起來不錯,但其實有問題。投資時要謹慎,看財報時得留心這些操作。
相反地,追求四大特質的企業更穩健:
獲利穩健與合理本益比:持續成長的獲利能力很重要。
獨特優勢與品牌力:像台積電,產品幾乎無人能敵,擁有難以複製的優勢。
持久競爭力:能度過景氣循環的企業。
財務健康:自由現金流穩定,能持續回饋股東,比如發股息或股票回購,像台積電或波克夏的做法。
股利與估值的平衡
股利是企業回饋股東的重要方式,但高股利不代表高成長。有些人因現金流需求選擇高股利股票或ETF,這是個人財務規劃的選擇,沒問題。但評估企業時,要看自由現金流、投資能力和負債狀況。估值是一門藝術,書中提到週期性平均本益比(CAPE)。CAPE高意味未來報酬率可能低,像1929年或2000年CAPE高點後,市場報酬下滑。CAPE低則可能有較高報酬,這是個值得參考的指標。
長期財商與複利效應
書中提到長期財商的三大重點:
降低交易頻率:減少稅務負擔和成本,提升長期複利。
忽略短期雜訊:專注企業基本面和長期價值。
接受市場不確定性:耐心等待合理價格和機會。這點超難!能在市場大跌時加碼、還要有錢加碼的人,真的需要極大耐心和能力。
投資哲學:少錯穩贏的心態
投資不是每次都要對,而是要避免大錯。對我來說,什麼是大錯?賣在「阿呆谷」!每次賣在低點,報酬率就慘了,還打亂投資計劃。投資有步驟和頻率,亂了步調就容易出問題。書中強調對抗人性弱點比找明星股重要,因為明星股哪那麼好找,對一般上班族來說尤其難。社群上有些大大很厲害,能抓到好標的分享,但這不是常態。
投資決策要慢慢思考、快速行動,謹慎研究、果斷執行。想太快往往是情緒驅使,比如看到別人賺錢就眼紅,衝動買進,結果被套在山頂。長期勝出靠的是紀律和理性,不是聰明的預測。你要有投資紀律:什麼時候進場、出場,持有多久,目的是領現金還是等報酬,這些都要有規劃。如果沒能堅持紀律,用非理性方式投資,就可能損失寶貴本金。
讀書心得:穩健為王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穫是:投資成功的關鍵不在於找到完美答案,而在於避免致命錯誤。市場充滿不確定性,情緒和偏誤會讓人付出昂貴學費。作者提醒我們,投資要謙遜面對未知,了解自己的能力圈,重視安全邊際,用長期視角看待市場波動。不管是主動選股還是被動指數,穩健是核心,少錯才能贏得多。
這本書不僅是投資指南,也是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幫助我們找到自己的投資心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分享總是單純的快樂,期待下次再見!
Podcast收聽入口|社群入口|節目目錄: https://cutt.ly/AwesomeMoney
威利財經角YouTube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