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899條款來勢洶洶:你的美股配息ETF還安全嗎?

 

川普的899條款,投資人該注意什麼?為什麼要來跟大家討論這個?因為這個被稱為「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的899條款,已經引起許多討論。很多朋友在YouTube留言說想聽聽這個話題。

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東西還沒有落地,好像也還沒執行,所以我原本想等到法案真正實施後再來討論。不過沒關係,就現況的資訊來跟大家分享心得。這個題目已經有很多媒體講得很詳細了,我只發表我的簡單看法。而且大家要知道,這個條款的內容會隨時間改變,搞不好各位聽到這一集時,條款內容又發生變化了。

果然這篇結束後,美報復稅刪了!貝森特宣布移除899條款華爾街鬆口氣 - 經濟日報。

 

大綱:

1.川普899條款引發投資人關注

2.條款背景與「大而美法案」目的

3.法案現況與實施變數

4.四大核心目標與課稅邏輯

5.擴大課稅範圍與潛在稅負風險

6.對外國企業與個人的實質衝擊

7.臺灣投資人面臨的潛在風險

8.美股與美債收益可能受損

9.建議採取的因應投資策略

10.全球稅制博弈下的投資新思維

 

關鍵字:

#川普 #899條款 #大而美法案 #報復性課稅 #美股股息 #REITs #預扣稅 #歧視性稅收國家 #資本利得 #高股息ETF #投資策略 #分散風險 #愛爾蘭ETF #美債課稅 #全球稅制

 

899條款的背景與目的

法案的起源與命名

899條款是川普總統推動的「大美法案」的一部分。這個名字聽起來很中二,對吧?大而美(Big and beautiful)。其實我認為川普並不笨,他只是用比較簡單的語言,讓國民可以理解這個法案的本質。它的目的是反制被美國視為不公平稅收的國家,作為一種威脅手段,告訴全世界與美國做生意的國家:「你長期賺我美元,可得注意了!」

這個法案的本質是一種談判籌碼,旨在警告其他國家,如果在關稅或貿易條件上沒能與美國達成好的協議,899條款就會實施,讓相關國家感到「痛苦」。因此,它會不會實施,很大程度取決於各國與美國的關稅談判結果。只有在談判結果出來後,才會知道這東西到底會不會實現。所以我覺得現在研究這個有點太早,因為它就是一種威脅手段。

法案的現況

目前,這個法案在20255月已通過眾議院,但仍在參議院審議當中,還沒完全定案。因此,有些朋友急著想了解細節,可能還得再等等。甚至有共和黨議員提議將實施時間推遲到2027年,以降低對國際投資的影響。因此,法案充滿變數,細節可能隨時間改變。根據永豐銀行的整理,川普甚至可能將臺灣列入所謂的「骯髒十五國」,這對臺灣投資人可能帶來顯著影響。

法案的四大目的

899條款有四個主要目的:

  1. 報復性課稅:對徵收不公平稅賦的國家實施懲罰性稅收,稅率從5%開始,每年增加5%,最高達20%。這就像給不聽話的國家套上「緊箍咒」,如果不與美國談出好條件,就會逐年加稅。
  2. 保護美國企業:反制外國對美國企業徵收的稅收,維護美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
  3. 增加財政收入:美國政府債務高企,通過此法案可彌補財政赤字,尤其是川普的「大而美」政策對部分人減稅造成的財政缺口。
  4. 國際談判籌碼:將稅收武器化,用來施壓其他國家調整稅務政策。我認為大部分國家最終都會與美國談判,希望達成讓美國滿意的條件,因為影響範圍實在太大。

課稅範圍與影響

課稅範圍概覽

根據20256月的資訊,899條款的課稅範圍主要針對被美國財政部認定為「歧視性稅收國家」的實體。這些實體在美國的特定所得將面臨更高的稅率。具體影響如下:

  1. 美國來源的被動收入:如股息、利息、租金和特許使用費,現行預扣稅率為30%,若被列入歧視性稅收國家,需額外加徵5%20%的稅率。對於投資美股的股息流愛好者來說,這意味著稅負可能高達50%,幾乎一半的股息被扣掉,實在很冤枉。
  2. 美國房地產投資:處分美國不動產或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的資本利得,現行預扣稅率為15%,可能額外增加5%20%
  3. 非美國公司的美國營業收入:外資企業在美國的商業利潤,現行稅率為21%,第一年增至26%,第四年最高達41%
  4. 美國分公司利得稅:非美國母公司從美國分公司匯回的利潤,稅率可能高達50%。這對像台積電這樣在美國設分公司的企業影響巨大,可能讓許多公司重新考慮在美國投資或設廠。
  5. 私人基金會與主權基金:非美國私人基金會的美國投資收入(如公債、機構債、MBS、銀行存款利息)目前不在課稅範圍內,但最終範圍需待參議院確認。央行和主權基金的投資收入也不予豁免,可能影響固定收益市場。

對外國企業與個人的影響

假設某國被認定為歧視性稅收國家,其政府、企業和個人所得將面臨更重的稅負。企業方面,營業利潤稅率可能從21%增至26%,第四年高達41%,母公司利潤甚至可能被課50%的稅。這樣的高稅率可能讓許多公司放棄在美國設廠,因為成本高、招工難,還要面對50%的稅率,實在不划算。

對個人投資者來說,美國來源的股息、利息、租金等收入將被課徵5%20%的額外稅率。如果是我,我可能就不會考慮投資美股的股息流,因為扣掉30%的預扣稅,再加上額外5%20%的稅,收益實在太低。與其這樣,不如持有不配息或配息少的標的或ETF,專注於資本利得的增長。目前,資本利得尚未明確納入課稅範圍,但不動產或REITs的資本利得需繳15%預扣稅,外加5%20%的額外稅率。

對臺灣投資人的影響與因應策略

對美股與美債的影響

雖然臺灣目前尚未被列為歧視性稅收國家,但未來有被列入的風險,具體取決於政府與美國的談判結果。如果被列入名單,美股股息稅負可能從30%增至35%,第四年甚至達50%,對愛好股息的投資人來說非常不利。美債利息目前免稅,但若被列入名單,未來可能需繳5%20%的稅金。ETF的配息也會因額外稅負而減少,影響收益。

目前,資本利得尚未納入課稅範圍,但不動產相關的資本利得(如REITs)需繳15%預扣稅,外加5%20%的額外稅率。長期來看,不排除美國擴大課稅範圍的可能性,畢竟這法案的推行很大程度取決於川普的政策決定。

投資策略建議

面對899條款的不確定性,投資人可以採取以下策略:

  1. 追蹤法案進展:密切關注參議院審議結果,以及臺灣是否被列入歧視性稅收國家。如果談判達成好條件,影響可能較小。
  2. 分散投資風險:不要只投資美國市場或配息標的,考慮投資全球市場(如VT)或台股等其他市場,降低單一市場風險。
  3. 選擇其他國家的ETF:例如愛爾蘭註冊的ETF,可能享有稅收優惠,降低稅負影響。
  4. 重新評估高配息資產:檢視持有的美股高股息ETFREITs,重新評估報酬與風險,考慮轉向低配息或不配息的標的,專注資本利得。

結論:全球稅制博弈的武器

我認為,899條款從一開始就是全球稅制博弈中的重要武器,不僅僅是稅務改革,更是一種談判籌碼。在尚未完全實施之前,對臺灣投資人的影響有限,但話題無限。一旦臺灣被列入歧視性稅收國家,持有的美股資產將面臨較大挑戰,尤其是股息和房地產相關收入。

分散投資本來就是投資的必要策略,而不是完全集中在某個市場。美股市場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受影響較大的可能是股息和REITs相關資產。如果你的投資組合避開這些領域,影響可能相對較小。分享總是單純的快樂,期待下次再見!

 

Podcast收聽入口|社群入口|節目目錄: https://cutt.ly/AwesomeMoney

威利財經角YouTube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