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看了一篇貼文,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這篇貼文主要講了什麼呢?它提到,假設你投資市場上的市值型TEF,把錢存進去,累積到350萬,只要持續投入、不亂花錢、不把錢拿去花掉,堅持下去,大概3到5年,你的資產就能突破1000萬。當你達到1000萬時,就能開啟什麼呢?財富遊戲的門檻。
大綱:
1.開場與主題介紹
2.財富遊戲的核心概念
3.投資市場的現實挑戰
4.質押與財富遊戲的可行性質疑
5.質押策略的細節分析
6.質押操作的實際執行
7.質押與報酬率的反思
8.總結與個人觀點
9.投資風險管理與實際操作
10.未來方式調整與參考選項
關鍵字: #財富遊戲 #市值型ETF #股票質押 #投資挑戰 #質押策略 #報酬率 #風險管理 #現金流 #QQQ #投資選項
對,就是可以開始搞質押,比如股票質押,這是富人常玩的「買借質」玩法。不過我記得,這裡面最極致的奧義應該是「買借死」——買股票,然後質押,一直持續到你去世。
當然,因為講質押這件事很容易引起敏感反應,有的聽眾朋友可能會覺得太敏感,甚至擔心會教壞人。如果你覺得這樣,那這一集就別聽了,趕快關掉吧,别繼續聽下去。
財富遊戲的核心概念
如果你的資金達到1000萬,能做什麼呢?比如說,可以跟質押單位合作,把股票拿去質押,每年借30萬,利率在2.5%到3.8%之間。最近有些質押商還調降了利率,很多人看到後就想去試試,可能還會一窩蜂地轉換公司,而這些公司的利率又進一步下降。
利息呢,就從這30萬裡扣除。假設你借了30萬,扣掉利息後,銀行每個月會發25000元給你花,我就當這是你的生活開銷,你可以拿來用。這篇貼文還提到,像是QQQ這樣的投資標的,年化報酬率能達到14%,資產會像滾雪球一樣成長,這叫無痛投資。
對,無痛啊,意思是你不用費力就能拿到這筆錢,買單的是銀行。它說,財務自由不是存到3000萬然後提早退休,而是讓銀行幫你發薪水,讓你一輩子都能爽爽地花錢。
我把這篇貼文分享到我們節目社群,很多朋友看了覺得好笑,覺得怪怪的。但我自己的看法是,即使你投資市值型ETF,想在3到5年內突破1000萬,其實並不容易。
投資市場的現實挑戰
為什麼呢?因為在這個市場裡,你不能只看過去那些亮眼的報酬率。很多朋友聽了很有興趣,說要投資台股0050,或是美股的S&P 500、VOO、VTI,甚至VT這些標的,還覺得只要投進去,幾年後就能輕鬆拿到1000萬。我們之前幾集有沒有跟大家聊過?好像前幾週提過,年薪80萬要怎麼達到市值1000萬。不管怎麼算,都得花很多年,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而且,持有市值型ETF的過程中,你得考慮能不能堅持抱住它。跟有些標的比起來,有些人不願承擔高風險,就會選低波動的標的。在這種考量下,你可能得犧牲一部分波動帶來的潛在收益,得扛下這風險,才有機會拿到較好的報酬。
比如最近,如果你從年初或去年底開始抱0050,到現在可能還是負報酬。比起其他低波標的,你可能會想:那我為什麼要持有呢?感覺就像在存活期存款。我看過一個節目,主持人說,買市值型ETF就像活存一樣,現在可能是負報酬,或只有零點幾%的正收益,因為觀察時間不同,你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所以,不是說你一定能在3到5年內達成目標。
質押與財富遊戲的可行性質疑
有朋友說,這肯定是拿過去市場行情好的時候來推算的。可市場哪可能每年都那麼好?不太可能。所以,持續投入沒錯,但要3到5年就到1000萬,我覺得不太容易。貼文還提到,1000萬能進入財富遊戲,用股票質押來買借貸。但我認為,如果你真想做質押,不用等到1000萬啊。只要手上有資金,做好風險管理,為什麼非得等到1000萬呢?
發財還要等時機嗎?對吧,想現在就發財,只要把風險管好,不就可以開始做了嗎?幹嘛非得等到市值1000萬才行動呢?其實不用。我覺得這一點沒什麼道理,沒說你必須到1000萬才能搞股票質押。
現在股票質押的門檻越來越低,以前有些質押商規定得借到30萬才能有好利率,但現在不是這樣,搞不好借幾萬塊都不是問題,只要你有額度。有的得搶額度,有的則不用。總之,有額度就能做,不用等到1000萬。如果非得等1000萬,萬一等不到,那不就沒機會用這招了?不過也不是這麼說,應該是你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
質押策略的細節分析
貼文第三點提到,1000萬資產每年借30萬,利息從30萬裡扣,每個月發25000元。以現在的質押行情來說,利率可能在2.5%到3.8%,但我覺得3%以內比較常見。最近有些利率還調降了,可能限定某些標的,不用搞得那麼複雜,甚至可能連2.4%都不到,不用超過3%,你去找找說不定就有。
如果1000萬裡借30萬,這只佔3%,一般來說,質押比例不會這麼低,除非你用的是某派做法,比如什麼442之類的,或其他特定方法。
這派做法的質押比例確實可能只有2%到3%,大概是這樣。所以我猜,這篇貼文的作者可能是某派老師的信徒或學生,才會用這種方式。1000萬借30萬,3%的比例,從風險管理角度看算相對保守。我還在猜這3%怎麼來的,可能是在說這3%是考慮通膨後的調整結果,因為股票資產會隨市場通膨上升,這是我猜的。
某派老師的做法我記得是2%,但這裡寫3%,所以我在想這3%是怎麼算出來的。當然,也可能是為了湊每月25000元。
這裡有個試算:假設年利率3.8%(不過現在質押沒這麼高),30萬一年利息是11400元;若利率2.5%,一年利息是7500元。從30萬扣掉利息,3.8%利率時一年能拿28萬,2.5%時能拿29萬,差不多啦,每個月大概25000元左右,數字略有差異,但不會差太多。
質押操作的實際執行
每年借這30萬,因為質押這件事,通常大部分朋友不會還本金,雖然我不排除其他可能,但按遊戲規則,質押是不用還本金的設計。不過有個情況要注意:合約到期時,能不能續借得考慮,搞不好借不到。如果維持率很高,但市場上這家質押商沒那麼多額度給你借,就會斷炊。
所以有些派別會開好幾家質押商,這家借不到就換別家,把股票轉過去,或拿一部分股票去另一家操作。像A和B兩家質押商,就能做資金調度,有些人為避免單一質押商風險會這樣做。
質押不用還本金,假設你每年續約成功,就只繳利息。貼文寫「每年借30萬」,我在想,為什麼要每年都借30萬?好像不用吧。只要借30萬不還本金,一直繳利息,續約成功就能持續下去。
沒必要今年借30萬,明年再借30萬變60萬,第三年再借變90萬,好像不用這樣。只是從資金運用效率看,借的金額不算高。
我不確定為什麼這樣設計,可能是想持有的標的是QQQ吧。某派老師的做法確實是用QQQ,設計比例大概2%左右,因為有各種比例,我沒細研究。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查、研究看看。
質押與報酬率的反思
我認為這3%的做法還算可行,但要考慮到台股資料顯示,不是每年續約時都有額度。你可能得早上8點排隊,或下午5點去搶額度,搶到了就有機會用這招。
第四點提到QQQ年化14%的成長,我覺得,投資這種高波動標的,用14%計算雖然是歷史數據,但有點太理想。
你得想想,投資過程中能不能抱得住,維持率好不好顧。用14%算確實太樂觀,可以取個中位數,或打個折扣的數字來預估,這樣在投資上會比較安全,而不是把高額報酬率直接算進去,然後想像未來一定很有錢。我覺得這想法太樂觀,沒辦法這樣。
第五點說,財務自由要存3000萬提早退休很累,真正的自由是讓銀行發薪水給你一輩子爽花錢。我覺得這點某種程度上沒錯,假設用質押換生活費這招能成功執行,每年每筆借款都能續約成功,的確是可行的。
總結與個人觀點
有些朋友不一定用質押,可能用信貸也能操作,每年申請新額度再借一筆,舊的無痛轉換,每年簽新約,也有人這樣做。
我覺得質押的好處在於現金流需求不高,支出也不大,某種程度上比較好操作。但選標的時得考慮,像QQQ波動較高,你得想想維持率要不要保守一點。以3%的利率來說很安全,假設沒買像QLD這種槓桿ETF,應該相對穩妥。只是每年轉換時,最好分散到不同質押商,會更好。
這篇貼文有些部分過於樂觀,但某些做法確實是市場上某派的現行操作,有些朋友也會參考類似方法。我的理解是,若真要做質押,用低波標的會更好,維持率不用設太高,資金效率也更高。
借款不一定要拿來消費,我個人覺得用質押借款消費是次要選項,不是不好,而是我更希望透過領股息來提供退休現金流。如果有些標的沒股息,可以用質押拿部分現金流,這也是個方法。
未來方式都能調整,都是參考選項。只是投資時,不能光靠歷史數據想得太完美,不然風險會過高,可能不太合適。分享總是單純的快樂,期待下次再見。
Podcast收聽入口|社群入口|節目目錄: https://cutt.ly/AwesomeMoney
威利財經角YouTube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