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資料時,看到這段歷史: 美國歷史上,#關稅戰導致經濟大蕭條,道瓊工業指數從1929年的381點高位跌至1932年的41點,跌幅約90%,並花了25年(至1954年)才恢復。
Grok3的整理:
● 《斯姆特-霍利關稅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是美國於1930年6月17日通過的一項法案,旨在通過提高進口商品關稅來保護國內產業,但最終被廣泛認為加劇了大蕭條並引發全球貿易戰。以下是對該法案的詳細介紹:
● 背景
時間:1929年10月,美國股市崩盤,標誌著大蕭條的開始。經濟危機導致失業率上升,國內產業面臨壓力。
政治動機:美國國會希望通過保護主義政策提振國內農業和製造業,減少對外國進口商品的依賴。當時的共和黨政府支持高關稅政策,認為這能保護美國工人和農民。
起草者:法案由參議員里德·斯姆特(Reed Smoot)和眾議員威利斯·霍利(Willis Hawley)提出,因此得名。
● 內容
關稅範圍:該法案對超過20,000種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平均關稅率從之前的約38%提高到約45%-60%(具體稅率因商品而異)。
目標:保護美國農產品(如小麥、棉花)和工業產品(如鋼鐵、紡織品),試圖刺激國內生產並減少失業。
實施:法案在1930年6月由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總統簽署成為法律,儘管他本人對其效果存疑,且超過1,000名經濟學家聯名請願反對該法案。
● 影響
國際反應與貿易戰
其他國家迅速採取報復措施。例如,加拿大(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提高了對美國商品的關稅,轉而與英國等英聯邦國家加強貿易。歐洲國家如法國、德國也對美國商品加徵關稅。
全球貿易量急劇下降。據估計,1930年至1933年間,美國進口額下降了66%,出口額下降了61%,全球貿易總額縮減了約三分之一。
加劇大蕭條
關稅導致進口商品價格上漲,美國消費者購買力下降,國內企業因出口市場萎縮而收入減少。
美國農業尤其受創,因為農產品出口(如小麥和棉花)大幅減少,農民收入銳減,進一步拖累經濟。
失業率從1929年的3.2%飆升至1933年的24.9%,經濟陷入惡性循環。
股市與經濟長期影響
雖然股市在1929年已崩盤,但《斯姆特-霍利關稅法》的通過被認為加劇了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道瓊工業指數從1929年的381點高位跌至1932年的41點,跌幅約90%,並花了25年(至1954年)才恢復。
該法案被視為大蕭條從美國國內危機演變成全球性經濟衰退的關鍵催化劑之一。
● 爭議與評價
支持者觀點:當時的保護主義者認為,高關稅能保護美國產業免受外國競爭,幫助經濟復甦。然而,這一目標未能實現。
反對者觀點: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普遍認為,該法案適得其反。它不僅未能緩解經濟危機,反而通過破壞國際貿易加重了全球衰退。胡佛政府後來也承認其政策失誤。
歷史教訓:此法案成為自由貿易支持者的經典案例,用以警示保護主義可能帶來的負面後果。
● 後續發展
政策轉向:1934年,美國通過《互助貿易協定法》(Reciprocal Trade Agreements Act),授權總統與他國談判降低關稅,標誌著美國從保護主義轉向更開放的貿易政策。
長期影響:該法案促使國際社會在二戰後建立更穩定的貿易體系,如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後來演變為世界貿易組織(WTO)。
● 總結
《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是一項出發點為保護國內經濟、卻帶來災難性後果的法案。它展示了高關稅如何在全球化經濟中引發連鎖反應,成為20世紀經濟史上一個重要的警示案例。
● 威利財經角
Podcast收聽入口|社群入口|節目目錄: https://cutt.ly/AwesomeMoney
威利財經角YouTube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