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費補充保費的調漲與投資人的應對策略
關於這個健保費補充保費,預計要調漲。這個對投資人來說怎麼面對?那裡面有提到,將房屋轉售跟證券交易納入,那取消停復保這些東西的內容。
我想其實關於健保的題目,我在過去的集數也有跟大家討論過,尤其是關於這個股息不勞而獲這個議題,有跟大家做一些深入的討論,跟我的自己的想法跟觀點。
補充保費的公平正義與費率設計的問題
我認為,其實健保費補充保費的這個制度,它本來是在追求所謂的公平正義。補充保費,你不覺得很奇怪嗎?本來就有一個健保費,幹嘛都搞一個補充保費,很奇怪對不對?
而且更奇怪的是健保費,它的費率的計價方式,會依據你不同的人的類別、職業的狀況來去決定要收多少錢。但是補充保費的費率,又跟健保費的費率又是不一樣的。
政府的政策變動與費率脫鉤的影響
而且健保費跟補充保費,未來在政府的新聞裡面是提到說,希望說可以把它做脫鉤的狀況。也就是,我可能健保費不漲,但是我的補充保費可以漲。因為台灣的健保制度,面對到了一些財務的困難。
那等於是政府說,為了要改善健保的財政狀況,就要提所謂的健保改革方案,要新增一些收入來源,比如說房屋轉售跟證券交易,納入保費徵收範圍內。
停復保制度的廢止與長期海外居住者的困境
那另外還有提到說像這種停復保,這個在2024年大概是12月的時候就會上路了。停復保,等於就是你在台灣沒有居住半年的這種情況,比如說你原本停掉了,停掉保險了,然後你要回來再復保,這個叫廢止。
我認為,他這個叫做XX法案,因為有台灣的藝人跑去中國住,但是他生病的時候,就回來使用台灣醫藥費花了三十幾萬元。他可能在他認為的祖國那邊要花到百萬元,新聞上是這樣子寫。
我認為這種停復保的制度廢止,也算是合理。但是有些可能他長期旅居在海外的一些朋友,那他可能回台灣的時候,他就沒有健保可以去使用。因為停復保制度被廢止了。
那你之前都沒有繳保費的人,你可能就要再思考,怎麼樣子再重新入保了。那再重新入保會不會又遇到一些困難?這也是有可能的事情。
收入來源的擴大與新增費率的範疇
那我想近期這個健保改革的一些內容,就剛才所提,那等於是說希望可以分項設立更精確的這種費率系統。那等於是像補充保費本來有六大項目,剛才所提還要增加關於這種交易稅、證券交易稅,還有房屋轉售這些。
那網友在網路上有一些論點,那有些網友就表示不滿。他可能會加重一些普通市民的負擔,尤其是像房市跟股市的投資者。比如說,他未來補充保費的費率要增加,那對一些喜歡做短線交易的人來說,他證券交易的費用也會被提高。
那另外就是,你要領股息的人,你可能股息要繳的這個金額,補充保費也會越來越多,那增加一些財務的壓力。那另外,對一些房屋投資者來說,轉售啊,或者未來這種租金的部分,他可能費率會提升,可能對房市啊,等於你可以去思考,就對這種資本市場來說,他算是一個傷害了。
水平費率與垂直費率的計算機制
那等於是讓有賺錢的這些人,來幫忙去 cover 一些沒有這麼多能力可以繳費的人。那我想這個是他健保補充保費,本來設計要追求公平正義的目的,就是希望這些有錢的人,所謂的有錢的人,來去幫助其他比較沒有錢的人。
那等於是說有水平費率跟垂直費率的概念。那就剛才所提,水平費率是指說,同一類別的收入的人,繳納相同的保費。而垂直費率,是指不同類型的收入,比如說你有薪水、股利、房屋交易啊,需要拿不同費率的保費。
健保補充保費的公平性與改革挑戰
你不覺得聽完,覺得超亂的嗎?為什麼,以同樣子都是補充保費跟健保費,他要分各式各樣的這種類型來徵收?那有專家學者認為,應該要從每個家庭的總收入來出發。這不就是回到我們...
如果你認為所謂的健保費應該回歸到稅率的制度,才能夠實施公平正義,應該講假設你認為健保這件事情,它要實施公平正義,讓比較有能力的人來為這個國家多做一點事的概念,那其實他應該回歸到稅制裡面。可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他就是要健保費,而且要用各種名義來跟你收錢。
投資人如何面對補充保費的調整壓力
那這樣子對投資人來說,應該要怎麼面對呢?比如說,補充保費的調整可能會造成一些負擔,我想對大戶來說,可能真的會有負擔,但對一些小散戶來說,他可能也會有一種心理上的壓力。
比如說,本來想靠短線交易做投資,但如果這也要收健保費,那些想要領股息、長期投資的人,也會覺得「為什麼我的健保補充保費的費率又被提高了呢?」他們會想,領了股息有沒有保證穩賺?結果還要被收取補充保費。這雖然不是課稅,但心理感受就像被課稅了一樣,讓人不禁納悶「為什麼會這樣呢?」
其實,對投資人來說,如何面對這樣的情境就變得相當重要。我想,分散投資的風險可能是一種解決方案,比如投資房地產,或者減少高頻率的交易。這樣一來,有些人可能會想「那我是不是就不要去領股息,以避免被收補充保費」。
畢竟,國內的股利收入(54C的部分)會收補充保費,這的確是事實。因此,投資策略也許需要轉換,比如將資金投入國外的標的,來領取收益分配。
過去的很多討論也介紹過一些這樣的標的,投資人可以考慮朝這個方向前進。甚至,投資的部位也不見得只能集中在這些方向,比如選擇不配息的標的,或是考慮海外資產的投資方式。
房屋轉售與租賃收入的稅收挑戰
對於房屋收租者來說,情境也類似,他們可能也會思考如何避免被收取大量的補充保費。除此之外,房屋的轉售問題也需要考慮。
比如說,有些人僅僅是因為房子小要換大房,並沒有想要炒房,但在政策實施後,他們的轉換成本也會因此提高。對這部分人來說,這樣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如何減輕他們的負擔,可能就是政府需要深思的方向。
政府如何平衡補充保費的徵收與人民的負擔
至於政府,如何尋找一些合理的方式,去向人民徵收這個健保的補充保費,卻又不讓大家感到難過,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網路上也有些網友提出質疑,奇怪,大家不是還有退稅嗎?為什麼稅率上都已經超收了,結果健保費和補充保費還要一直超收?這其實反映了政府在規劃財務政策時,可能存在某種程度的缺陷,導致某些部分的超收,結果又用其他名目再向人民收費。
此外,新聞上也有提到,政府承諾未來兩年不調漲健保費,但卻計劃脫鉤補充保費,並藉此調整費率。這一點也引發了民眾的疑慮。
政府的費率調整策略是否可信?
政府本來告訴大家要停止調漲健保費兩年,結果卻透過補充保費來變相調高費率,雖然目前尚未實施,但未來可能會朝這個方向前進。
對於一般民眾來說,這樣的操作讓人感到不滿,會有一種被「耍小聰明」的感覺。原本說不調漲健保費,但卻改用補充保費的名目向大家收錢,這種手法讓人覺得像是在「鑽漏洞」,讓人感受到無論如何都會被政府收錢。
補充保費對投資人與市場的影響
對投資人來說,影響更為明顯,無論你是要投資房市還是股市,都會感受到壓力。對股市投資人來說,不管是做短線交易,還是長期投資領股息的人,都會受到影響。
像有些朋友會說,他們買市值型的ETF,等到需要用錢時再賣股,這個時候,他們依然會被收取補充保費。除非有辦法控制投資行為,否則不管是買進、賣出還是領取股息,都會無可避免地面臨補充保費的問題。
投資行為的控制與個人策略的調整
因為現在條款都還沒出現,但如果他有定義,比如說你賣多少錢以上才會被徵收,那你可能就只能控制在那個額度範圍內去賣,才能避免被徵收到這麼多錢。
我想這要等正式的法案出來之後,大家才能夠去思考,怎麼樣讓個人這部分的補充保費可以最優化,避免繳到一大堆錢,否則負擔就會變得太重了。
Podcast收聽入口|社群入口|節目目錄: https://cutt.ly/AwesomeMoney
威利財經角YouTube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