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收益平準金機制在台灣被熱烈討論,主因是眾多的ETF興起,搭配投信使用收益平準金時佔收益分配的比重可能過大,讓投資人聯想到龐式詐騙,越領越開心,會不會都沒有拿去投資只是把投資人的錢發給投資人,到最後ETF績效很差呢?到底收益平準金是不是妖魔?這次來討論一下。
大綱:
1.收益平準金是妖魔嗎?
2.ETF收益平準金草案
3.證交所文章【收益平準金對ETF之功用】
4.收益平準金會計項目
5.收益平準金有用於投資
6.收益平準金所得非股利所得
7.要好理解的方式
8.我怎麼看收益平準金
9.你需要收益平準金嗎?
10.結論
#收益平準金 #收益平準金所得 #配息 #收益分配 #高股息ETF
收益平準金是妖魔嗎?
網路上一堆對於平準金的批評,認為是用自己的錢配給自己,類似龐氏騙局。是投資金沒錯,但非詐騙。
另有一派提到,投信通過平準金提高收益分配殖利率,吸引買氣,關於此點ETF收益平準金亂象,投信投顧公會研擬的新規草案出爐。
ETF收益平準金草案
一、有收益平準金機制的ETF未來在配息時若要動用平準金的配息率,就不能超過追蹤指數的息率、收益率。
二、收益平準金占比要有合理公式、原則計算並揭露。
三、平準金占配息比重不限制,但要有合理分配原則。
分析:第一點還算合理,平準金解決股利率因為受益人數過多稀釋問題。第二點,跟第三點看起來不夠明確,待正式方案出來。
金管會控管ETF超額配息三招
參考2024/01/12新聞
一、ETF實際配息率不應超過參考配息率。
二、收益平準金訂啟動標準及上限。
三、ETF收益分配優先順序,需先配股利、債息、資本利得,最後才是收益平準金。
證交所文章【收益平準金對ETF之功用】
收益平準金目的: 防止基金規模增加而稀釋配息。它能夠提供基金在規模增加時,按比例提撥收益平準金,以維持現金股息率。
ETF會計分類跟資產配置不同: 高收益平準金所得占比表示基金淨申購較多,而不表示超額配息。
所謂資產配置,例如現金跟股票比例。會計分類,是記帳上的一個項目。
「收益平準金」會計項目
基金淨值: 淨值組成項目可以分成三部分,分別是「基本面額」、「收益平準金」和「資本平準金」。
「收益平準金」: 即可分配收益,這意味著可分配收益由兩個主要部分組成,即股息所得和收益平準金所得。
「收益平準金」這個會計項目名稱,可能容易讓人以為它指的是收益平準金所得本身。
收益平準金有用於投資
在ETF收益分配前,才會將收益平準金所得加上成分股配發的股息與現金存款利息,分配給投資人。
若收益平準金所得沒有做投資,代表ETF會偏離指數,因此再收益分配前才做轉換,作法是比較合理。
分析: 可以理解成在記帳本上劃出收益平準金所得的金額大小,等收益分配時才做處理。並不是將投資人的錢先轉到某個帳戶中都不做投資。
收益平準金所得非股利所得
收益平準金所得,這個名詞本身也容易被誤解為真正的所得。收益平準金所得來源自本金,因此不被視為54C股利所得,並且不需要納稅。
評語: 標題聽起來真的很饒舌。
要好理解的方式
若要好理解會計項目中的淨值組成,最好根據收益分配來源項目的定義,將成分股股利與收益平準金所得項目分開。
淨值=資本平準金+收益平準金+基本面額
公式拆解: 淨值=資本平準金+股利+收益平準金所得+現金利息+基本面額。
不要用收益平準金一個項目代表股利+收益平準金所得,這樣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其結構和內容。
我怎麼看收益平準金
個人是比較偏好有收益平準金的ETF,比較容易預估股利配發的情況,用於設定投資目標能更加明確。當然每個人想法不同,見仁見智,選喜歡的標的就好。日後平準金法條定案後,相信投資環境會更友善。
個人投資目標:一定金額的非賣股金流後+市值型或成長型個股或ETF。
非賣股現金流<所得級距上限,大於此時,以國外標的為主。
你需要收益平準金嗎?
有平準金類型的ETF,當收益分配時,收益較為穩定,若此筆收益有固定用途,例如繳水電費,或是生活使用,甚至有些朋友是借貸投資,那這點就很重要。
如何判斷你需不需要收益平準金?
1.需要穩定股利平穩投資心性。
2.方便設定投資目標。
2.需要有穩定股利現金流,有使用目的。
4.借貸投資須繳利息。
結論
收益平準金並非新東西,在共同基金中也有此機制。解決收益分配稀釋問題,但方式需透明合理才容易讓投資人安心與理解。
需不需要收益平準金設計,依投資人自身情況做判斷。
平準金所得、股息、資本利得(賣股),這些方式都是將投資工具的獲利做處理,本質上都是投資人權益的一部分。
自己賣股也是處理獲利,並不需要特別針對平準金妖魔化看待,合理理解與運用工具即可。
Podcast收聽入口|社群入口|節目目錄: https://cutt.ly/AwesomeMoney
威利財經角YouTube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