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第一部章節:
第一部 資產配置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擬定你的投資致勝計畫
第二章 搞懂投資風險
第三章 什麼是資產配置
第四章 多元資產類別投資
資產配置投資策略這本書,算是相關領域的經典書,值得讀一讀。先前有在圖書館借來看過,但是因為時間有限,只有很快的在兩小時翻完,最近再把這本書買來好好讀一讀,應該會再有一番收穫。
因為本書篇幅很多,只針對幾個特別有感悟的章節做幾次的心得分享
目前整理出的筆記重點如下:
語音網誌: https://sndn.link/willyfc5566/EYkp6W (22:57處)
博客來連結
作者簡介:
理查‧菲力(RICHARD A. FERRI)
Portfolio Solutions,LLC公司總裁與資深投資組合基金經理人,是密西根華西學院的財務學教授。作者所經營的公司專門為高資產的個人、家庭、基金會及公司退休金,提供資產配置策略管理。
第一部資產配置的基本概念
1.成功的投資特徵三個步驟
(1)制定規劃
(2)執行
(3)維持
投資前應該是要有完善的規劃,並且依計畫執行,最後是執行計畫。本書提到的計畫是屬於長期投資5年到10年這種規劃。投資前,最好可以將投資計畫直整理為書面的形式,等於是自己的投資規劃書,這樣投資時才不會倉促的改變投資決定。
金錢的事務向來讓人倍感壓力,其中一部分壓力來自於投資決策,每個人都想要可觀的報酬率,因此越早學習如何投資自己的錢,在財務跟情緒上都會比別人好過。可惜一般大眾沒有受過適當投資原則有關的課程教育,變成大眾只能反覆從錯誤中學習,這樣的是昂貴的學習過程。
這點是頗有感,如果在讀書時代就可以多接觸財商相關的知識,相信對投資理財的人生未來之路會更有幫助。
2安隆的案例:
美國安隆的員工對自家公司的信用深信不疑,大量購買自家的債券,結果公司倒閉後,員工也跟著破產。員工相信自家員工進而買家公司股票的案例不少,通用汽車、雷曼兄弟、等等。因此投資人應該要認真分散配置自己的資金,並且切實利用資產配之降低組合風險。
在上周podcast有分享買基金的阿姨,虧兩百萬的新聞故事,也是屬於將資產單壓一檔基金的不良示範。另外很多上班族應該都會有員工配股的情況,如果有的話,建議適當比例投資即可,避免過度投資,結果不幸公司倒了,自己也倒閉。
另外很多銀行會有內控問題,搬運資產的問題,投資這檔事相信別人不如相信自己,但是首先要先多建立自己的財商知識 (Financi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3.投資金字塔
投資金字塔可以將資產進行分類,將投資分成五個部份,從中可以看得出資產的變現性差異性,以及對這些資產的自主裁決能力有何差異。
圖1
這五個層次的投資標的對資產的配置都非常重要。有些層次完全操之在我,但有些事全然無法掌握的。個人帳戶可以徹底掌握,但是社會安全福利如勞退與雇主的提撥退休金,以及企業的限制股票(員工認股),就非可以任意控制。
了解這五個層級可以對資產了解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了解那些是自己可以真正支配的資產,哪些是不行。
4.長期持有核心共同基金與ETF
本書的描述資產配置,告訴一般投資人應該採取穩健的做法,把預定投入可任意支配的長期流動性資產的投資標的資金,廣泛分配到股票與債券共同基金與指數股票型基金,這樣長期下來可以降低投資組合風險,同時提升投資報酬。
這點對投資人來說,是比較簡單的做法,將心思花費在配置,而不是選擇標的上。
5.熱門的基金與令人冷感的報酬
很多市場的全約總能宣稱自己可以預測市場,但這通常是行銷的話術多於現實。今年最優秀的基金經理明年可能成績平平,甚至更糟。
尋找明星操盤手的基金比起尋找熱門股一樣都很困難。根據晨星五星買入基金,未必可以保持相同績效。
以前我也有想過依照基金網站的績效評比做投資,但是往往這年績效好的標的,來年也許就不是排名前幾名,依照排名買代表人有趨吉避凶的心態,買貴也有可能不自知。
6.對不良建議敬而遠之
每個宣稱有優越技巧的投資理財顧問整體而言加起來就是市場,扣掉顧問費、基金費用和交易成本的影響,這樣投資績效勢必落後市場。優異績效的基金再扣掉成本後,也有可能沒有贏過市場。
在投資標的,如基金或ETF之前,都需要了解成本的問題,因為對長期投資來說,成本絕對是很重要。即使一樣是追蹤大盤的標的,若績效一樣,剩下的就只剩追蹤誤差跟成本兩件事情而已。
葛林斯班名言:
無論操作計畫多麼精巧,長期而言,唯有透過異常高的曝險程度,否則長久無法獲得異常高的報酬。巴菲特早期投入職場也是承擔非常大風險,大膽押注在少數標的,幸好最後這些標的都創造良好的成果。
不要試圖把所有資金押注在少數幾檔標的,取而代之應該選擇一個適當的資產配置,並且利用低成本的指數基金與ETF來投資打算介入的市場。這是優異但無趣的解決方案。
7.時間改變投資組合
光靠風險問卷很難釐清一個人的最大風險程度,在多頭的時候很多人都很勇敢,這個現象代表多頭市場並非釐清自身風險承受度的好時機。空頭市場才是自省的好時間,此時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感,所以會更清楚我們固有的風險傾向。
很多基金網站都會有風險的問卷書,如果在市場很好的時候,很可能大家填完的風險評價都是很積極,但是不要忘記,可以回想一下大跌時,自己真實可以承受的風險部位是多少,認清自己才能規劃好穩建的投資計畫。
8.一生不斷改變的需求
年輕人應該重儲蓄,但中年收入穩定後逐漸可以想像未來退休的生活,應該要開始將資產做好良好的配置,如此可以更穩健的擁抱財富成長。六十歲後開始,如果不用為了養家活口家人的事情煩惱,這個年齡層的人可以更加嚴肅的檢視自己的資產配置,適當的調整配置,才能讓人生的下一階段順心。但是不代表年輕人的配置一定比老年人激進,這取決於每個人的獨特處境,找出自己的配置滿足每個人收的階段需求。
投資是一個精確的策略行為,因為錢很難賺,應該要好好研究評估。
第二章搞懂投資風險
9. 定義投資風險學術上的定義:
降低組合的波動,是資產配置的目標。了解風險,認識風險,才能在投資組合遇到波動時,有足後的心理準備跟預期,跟著組合一起成長。
第三章什麼是資產配置
10. 資產配置的真諦
資產配置主要不是在於提升投資報酬率,而是在於藉由分散投資減少巨大虧損的可能性。同時藉由定期的重新平衡組合中的資產,來控制住投資組合的風險。而且資產類別的相關性不是一程不變,通常要選擇相關性較低的金融商品做搭配。
很多人再聽到資產配置的時候,可能會以為目的是要讓報酬率變更高,事實上會不會變高,這個不敢一定肯定,但是分散投資的效果再於當市場波動時,可以讓組合中的虧損不至於太多,然後抱不住就賣了。
11.市場風險的beta值:
市場風險的beta值,也就是相較於大盤的波動,可以在goodinfo上查詢到,投資人可以藉由不同beta值的金融商品評估與市場大盤相關的係數。
圖2
自己早年投資想法,一開始投資只求穩定,因此會選擇beta值較小的,目前也有很多策略型ETF也有這種選股方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研究觀察,例如00730等。
策略型的ETF並非都是不好,只有適合與否。當然很多指數化的投資人會認為策略就有主動選股,就是不好。事實上市值加權型ETF一樣也是一種策略,就是選市值大的為內容,如台積電占0050 40%,這樣對分散風險來是還是好的嗎?我想這點見仁見智,但一定有些人認為是風險較高的,代表台積電走勢不好,0050的績效也會明顯轉差。
但某些策略型ETF是有定義個股比例的上限,也許對配置上是比較好一種作法。關於策略型的ETF,未來會找時間整理給大家介紹。
12.再平衡:
重新調整的解釋,在於資產中,有時候某些類別表現較差,此時可以將較好的類別出售一部份的比例,改轉入較差的類別,藉此可以鎖住風險。上述的做法就是高賣低買,違反人性的做法。
資產配置跟分散投資的差別在於會定期調整平衡,讓組合回到原有的比例。不過在再平衡的方式上,理論基礎是建立在均值回歸理論,也就是個產品類別都有接近其歷史風險的自然情況,但這種現象通常是好事,有助於重新調整組合。
先前並不懂資產配置的債平衡是建立於投資標的均值回歸特性上,因此才能做到高賣低買,一般來說市值型ETF才有此特性,若選擇個股標的也可以觀察是否有此股性,再做投資規劃,有些標的很明顯會有此現象,舉例大台北瓦斯、中華電信等。
股債平衡,通常兩者相關係數較低,股賺錢賣出改買部份債,因此可以鎖住風險。目前研究的潛艇股債法也是相同作法。差別在於股債平衡的主體再於長期價值投資的部位。利用配置的債,降低整體組合的風險。
13.相關性
相關性是評價資產配置中的重要因素,當然不太可能找到完全無關的資產作配置,當然有人可能會說,那與其這樣不如,買完全沒有相關的金融商品,例如期貨放空這種方式。問題在於類似這種期貨商品都有時間價值並不適合用於長期資產配置。且資產配置有一個重點,在於各資產長期走勢再觀察時,應該都要注意至少長期數年來看都是有所正報酬,如此在配置時,才會有比較好的互補效果與資產增長效果。購買的金融商品長期走勢應該觀察要扣除通貨膨脹後還有所收益價值提升。
可以尋找相關係數較低的商品去搭配,比較簡單的做法可以在歷史走勢線圖上重疊線圖,觀察相關性的大小。
元大點精靈就有此功能。
引用自點精靈軟體介面,僅供研究參考。
當然這樣的比較方式不限於全市場股票型基金與債券搭配,當然也可以由自行配置的個股標的互相搭配,資產配置應該是多元且豐富。
14.三種投資組合的相關性搭配案例
書中提到了一個範例很有意思,例如三種投資組合,每年的投資收益都是5%,但是因為組合的波動不同,搭配出來的複合年話報酬率不同。其中一個投資組合內有兩個金融商品,投資組合1中的兩個商品是負相關係數,風險最低,收益最高。與此相反的投資組合3,兩個正相關的金融商品,風險最高,收益最低。
從上述案例可知,相關性在投資組合配置中,是一個關鍵的參數,可以適時讓投資組合在同一個時間框架下,進行互補的效果,也許還有可能提升整體的投資效益。當投資組合的相關性由正相關轉為負相關的時候,有效邊界可以越往波動率更低的領域移動,這樣就是配置上的目標方向。
15.投資組合的不穩定性
投資組合的相關性並非永遠一致,美國五年期國債與標普500指數的比較,在1990~1999年代是正相關,但是在2000到2009年是負相關,也就是平均相關性是0。資產配置中投資組合的風險比組合的報酬更容易預測,但需要長時間的觀察。
關於這點我的看法是,投資組合的相關性即使會隨時間改變,但是投資人的生命有限,至多可以觀察商品過去數年或上市以來的歷史數據的效果去評估相關性及可。並不是說觀察長期的投資相關性不好,而是在於人的生命有限,真的很難去做到如書上30年的觀察,到那時大家也差不多邁向人生的終點。
尤其台股市場的歷史沒有像美國股票市場有百年歷史,只要做好歷史數年回測(如觀察5年)的評估即可。這邊提到如果投資的標的的年化報酬扣除通貨膨脹後如果是負收益,則沒有投資價值,應該要放棄。
台灣的通膨2020預估是1%左右,以長遠來看的確若扣掉通膨後,理論上金融商品是負值的種類,應該沒有投資價值。但若此標準來看,持有現金活存或定存,應該扣掉通膨後也是負值。但大家可以不持有現金嗎?我認為還是須適度持有。
適度的急用金或生活金還有預備未來投資的資金等,這些都還是資產配置的一部分,尤其是預備投資未來的投資金,代表對於未來的選擇,保留一個選擇未來的方案。
即使大家找到負相關性的金融商品做配置,但是還是有可能會出現同時跌的情況,這個就是資產配置中無法消除的風險。但是書中告訴大家若因為虧損而放棄長期的策略,很有可能毀掉投資計畫。大家應該要有這種預期會虧損情況的意識。
舉例來說,在今年3月大跌的時候,我看ETF的投資群,有些堅毅異的投資人,即使帳上虧損了20%~30% 還在堅持加碼跌幅較大的部位,甚至也有厲害的投資人是保持配置不動。試問大家在大跌時有這種毅力跟決斷力嗎?還是急著想賣呢?
其實以資產配置的角度,心力就是花在配置上面,而較少花於選擇標的上。且因為投資都是長期角度去觀看,自然一時的恐慌性大跌對於信奉資產配置的投資人來說,就如同大海中落下的一滴水滴,船過水無痕。配置的維持,才有機會迎來市場的回春。
16. 沒有完美的配置策略
沒有完美的配置策略,投資人只能根據回測的相關性去判斷如何去搭配投資商品,而且要明白的重點在於資產配置還是有風險在:
資產的相關性會隨時間變化,並不會一直都是負相關
投資組合還是有可能會遇到都是負值的情況,如三月的大跌
投資商品的選擇長期收益率應該要在通膨之上
了解這些風險後,可以用一張白紙或EXCEL先想好自己的配置,如何是自己最放心的方式。以個人舉例來說,長期價值投資的部位是主要的配置,而本身主要的組合內容就已經透過不同的產業類別做到相關性的互補,因此即使遇到大幅的跌幅時,也不至於跌幅比大盤來的大。另外再透債券的配置,更能將整理的組合波動下降,並且與留一部分的現金,為下次來的跌幅能夠做好購買的準備。
投資沒有完美,只有完善的心理準備,跟深思熟慮後的配置,如此而已。
第四章多元資產類別投資
17. 多元資產類別投資
持有多種不同的資產優於只有兩種資產類別,選擇能有實際收益並且有弱相關性的資產類別去做搭配。一般投資人能接觸的不外乎就是股票債券跟不動產,其實配置得宜,至少可以讓投資分散一些。房產也是個很不錯的分散方式,假設買來自己的住的話,至少是個抗通膨的好標的。
因為隨著全世界一直印貨幣,房產的保值性越高。
之前在風傳媒上看到一個名人,提到他沒有做資股債平衡,因為他房子好幾棟,股票就可以套牢。
圖片引用自風傳媒, 僅供報導研究參考
資產配置的再平衡基本上也是一種反市場操作,違反人性。因為是賣掉表現好的資產然後買進表現不好的資產,因此人性的挑戰很困難。練習做到反市場操作,也許是對未來比較好的做法。
書中建議配置國際股票,可以有效做到分散投資,當然這邊是以美國市場來看,若身在台灣的我們也可以透過投資海外標的,來達到分散投資。如此就不會只受到台灣淺碟市場的影響。
當然,這部分還是要看每個人的資金額度去取捨,因為投資海外有匯費,投資還有匯差的問題,並不一定換回台幣時都是賺的。這點是投資海外標的需要注意的事情。國內最簡單是購買國內的ETF如0050、006208等之類標的。若有計畫投資美國市場可以選擇VOO 或VTI等,市值型加權ETF。
第一部資產配置的基本概念總結:
1.很難找到低成本的可投資類別,而彼此始終保持在負相關或不相關狀態。
2.資產類別之間的相關性經常發生改變,過去的相關性質只能做為將來的參考,但並不可靠。在報告或書籍上所寫的資產類別1跟2的相關性為X,這個並不可靠。沒有人可以提前知道一個完美的投資組合。
3.當行情變化很劇烈時,我們希望資產類別彼此是低相關性,但有可能正相關性反而是增加
4.熊市中,美國股票跟外國股票呈高度正相關。
5.在一定限制下,多個類別的組合要優於類別少的組合,但是達到12種時,分散投資的效益為趨於下降,成本增加。
個人認為以上這些都是資產配置需要注意的風險,我們只能盡可能找好弱相關的標的去投資。如全市場指數跟國債等類別。
關於網路上討論資產配置這塊,我覺得不錯的是關於市場先生的文章。市場先生的2016年文 【其實90%的人都不需要「資產配置」?理財專家沒告訴你的真相】這篇文提到的重點,在於大部分的人不用做資產配的原因是因為解決波動過大的問題,但是會降低報酬。
但是在3年後(2019年),他再回頭看這篇文章,他發現高報酬對他固然重要,但是穩定性的意義更大。他想重新定義標題30歲以前,90%的人都不需要資產配置,50歲以後,90%的人都會需要資產配置。
這樣就剛好應和到書中的所提到,隨著人生的階段不同,會有不同的資產配置需求,資產配置並不是一個組合走完整段人生,應該要隨著不同的人生階段,做不同的搭配。
也許現在你還年輕,資產不多,報酬擺第一,但是當年到中年或甚至步入老年,隨著賺錢的能力慢慢隨著時間流失,守成反而是更重要的課題,這時配置降低波動的穩定性就更顯得重要。我想這部分也是我從書上得到最多的感悟。
可以按五次讚支持:
各種收聽平台與: https://taplink.cc/willyfc5566
節目Line社群:
投資小白貓新手群: https://reurl.cc/GdKYlD
投資理財綜合資訊群:https://bit.ly/3irbvhf
請訂閱FB,文章貼出第一時間就會知道
https://0rz.tw/wSQtv
PTT上班族5566投資投資理財社團
上班族的投資理財生活,沒有太複雜的語言,以一般人的角度做觀察。
以價值投資與指數投資為主,節目內容有投資新手村、讀書心得等,
投資人物觀察,藉由每集的分享一起提升FQ。
0 留言